梅州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寄语学子:要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学者

4月7日,原籍广东梅州蕉岭、出生于汕头的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复旦大学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南都记者注意到,丘成桐在报告中强调,任何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的成就必须名列前茅。未来三年是中国数学崛起的关键时刻,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中国还需要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来华工作。他还寄语青年学子,做学问的目标是要找到大自然的奥秘,“我们追求的真理,不是民间的荣誉或者金钱,有了这个崇高的志愿后,所有的学问都会迎刃而解”。

4月7日,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丘成桐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

“中国数学,要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丘成桐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和西方数学的发展史。他说,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数学在世界古文明中不算差,以应用为主。隋唐至宋朝末年,欧洲处于黑暗时代,中国数学有某些方面比西方进步。明中叶,西方文艺复兴,世界数学发展势不可挡。

在丘成桐看来,基础科学中的基础是数学科学和理论物理,而数学既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一切工程理论的基础。任何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的成就必须名列前茅。

丘成桐对于中国目前的数学科学前景进行了分析。他说,“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核心数学的研究水平开始追上时代,核心数学包括数论、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和表示论。如果政府能够制定有效政策,大力支持这些研究方向,上下一心,那么我们国家数学相关方向就有希望在5年到10年后追上欧美各国,但一定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目前组合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还是短板,亟待充实。”

丘成桐表示,一个国家数学的真正兴起,不在于“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己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未来三年是中国数学崛起的关键时刻,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中国还需要用良好的学术环境,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来华工作。

“做学问的目标是要找到大自然的奥秘,找到一切有意义的规律,这是数学家最大的荣誉。”丘成桐强调,不能够让年轻人的志愿只是拿外界颁发的“帽子”,做个院士,甚至是获得诺贝尔奖,应鼓励年轻人建立明确的目标,要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

在报告末尾,丘成桐从《楚辞》中改编了一句话“苟真理之可知,虽九死其何可悔”,寄语在场的青年学子:“我们追求的真理,不是民间的荣誉或者金钱,有了这个崇高的志愿后,所有的学问都会迎刃而解。”

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原籍广东蕉岭,1949年出生于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20岁那年,丘成桐提前修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所有必修课程,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破格录取为研究生。1971年,22岁的丘成桐取得博士学位,并于三年后被斯坦福大学聘为教授。

1976年,年仅27岁的丘成桐证明世界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一举成名,开创“微分几何”的新时代。他还是获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华人,亦先后获得过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等世界顶级科学大奖。

2022年4月20日,清华大学举行了“丘成桐先生清华大学讲席教授聘任仪式”,丘成桐正式宣布全职加入清华。他在聘任仪式上说,数学是唯一与时不变的真理,它的美与真实会桥引百科,带动科学走向世界的最前沿。他希望,青年学子和数学家们不仅要矢志追求永恒的真理,也要心系国家,勠力同心,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和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