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曼联丝毫不值得同情

大概在一年多前的时候,路过深圳,和苏爽爽吃了顿饭,当时我俩的工作都将有变化,我因为从娱乐行业转入体育行业,不再有空在曼联贴吧发长文了,而苏爽爽忙着创业项目,也在未来要减少发推文的频率。

那时恰逢 2018 年世界杯前,曼联虽然足总杯功亏一篑,决赛输球丢掉冠军,但却取得了联赛第二。不要忘了,曼联在赛季末段连续战胜利物浦、曼城、阿森纳、热刺,联赛通杀了十九支球队。

桑切斯还没有完全融入球队,但曼联俨然已成一支打法接近成型、纪律严明、重新有野心争冠的球队。如果说范加尔的功绩是把曼联从颓废的氛围中止损,让曼联和强队对话恢复到强行五五开的局面,穆里尼奥的“拐棍之师”则让球队和球迷一样,重新找回冲击冠军的野心。记住,这是世界杯前。

当时我俩认为穆里尼奥还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我们万万没想到世界杯年,曼联在这个节骨眼上管理团队最终选择的是做一份漂亮的财报,牺牲了穆里尼奥。

在世界杯期间,卢卡库完成了增肌,马蒂奇在几乎全勤出战一个赛季后,在世界杯后受到伤病困扰,拉师傅、林加德、博格巴、扬都参加了世界杯而且打到了最后,比赛结束后休假迟迟不归,弗雷德也失去了最佳的磨合时机,这个时候肖也受伤了。穆里尼奥感觉到了不妙,频繁在公开场合发声预警,但一直到赛季开始,他也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中后卫。

其实一开始球队完全可以不请穆里尼奥,范加尔带队尚可,如果没有肖的意外断腿以及后防线式的伤病,曼联本可以保住前四,而且球队作大死连续送走范佩西、维尔贝克、埃尔南德斯、纳尼四名进攻球员,鲁尼开赛后状态极差,马夏尔随后被证明不能打中锋,如果三大前锋多留一个,改变一两场比赛走势,曼联不至于打欧联,范加尔再带一年,吉格斯接手的摊子要比索尔斯克亚的好带很多。

选择穆里尼奥,就是选择短期出成绩。然而曼联却在穆里尼奥的任用上几度出现摇摆。虽然穆里尼奥建队花费同样不低,但是主要竞争对手曼城,以及利物浦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总成本上曼联优势不大。

没有买佩里西奇,也没有买马奎尔、阿尔德韦雷尔德。不知道现在曼联内部高层复盘,去年是不是应该做另一个选择。如果不信任穆里尼奥,可以选择不续约,在世界杯年,球队没有系统赛前拉练、赛季初遇到伤病潮的背景下,不给主教练最坚定的支持。对于曼联的这样的球队,最重要的不是一年到两年成本的控制,而是时间。随着英超强队经济实力增强,强队越来越多,整体水准上涨,高层显然忽略了球队的竞技因素。

这里不得不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两个不同角度,结合起来为曼联衰落的原因做一个阐述。

首先从外部,要知道,弗格森退休的这几年,整个欧洲足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人只看到了石油玩家的入局,其实如果放到更高的格局,其实是整个足球市场的重塑。

在此之前,足球只是一门好生意,而这几年,足球则是高于简单生意之上的资本和财团的名利场。在世界整个政治经济形势洗牌的环境下,传统欧洲资本没落,中国玩家入场,而整个中东的乱局以及石油产业的没落让大批皇家财团握着钞票排着队等着进入欧洲。如同阿布拉莫维奇一样,面对着欧洲政治,民族,文化的门槛,所有的资本都将足球作为自己破局的门票。

很多人没意识到足球背后的利益,这远远超过了俱乐部每年那几千万欧元的盈利。大大去英国,获赠曼城球衣以及和阿奎罗合影,背后很可能是一带一路乃至连接欧亚大陆的大格局的大买卖,在这种利益前,内马尔的 2 亿欧元的身价根本不值一提。

足球的背后,其实是各个财团几十亿上百亿的大生意。为了打破他们文化,民族不同造成的门槛,他们必须作出大的动静。因此像曼城,巴黎这样的球队,毫无疑问是不惜一切代价拿到欧冠,足球先行,文化立足了,背后的地产,金融,能源生意滚滚而来。为什么阿里巴巴和万达去美国要并购入股好莱坞产业?为什么复星集团的郭广昌要收购太阳马戏团,还要收购狼队?蔡崇信要在纽约收购篮网,还要买球场?正是因为,你要进入圈子,这就是门票。在这种名利场的背后,球队账目那点钱根本不够看。

但是曼联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仅是一家市值 27 亿美金的企业而已。从头到尾,曼联在格雷泽家族中担任的任务就是赚钱。在这种不可逆的最高任务的指示下,曼联坚定不移的在贯彻一家上市公司正常的行为规范:赚钱。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作为体育行业工作的我,对于资本,金融也有一定了解,格雷泽父子两代管理者的方针是不同的。虽然作为美国的职业资本家,他们秉承着投资人不干政的基本底线,但是我认为老格雷泽和现在的格雷泽兄弟最大的不同就是父亲雄才大略,儿子鼠目寸光。父亲是要把曼联做成值钱的公司,而儿子们是想把曼联做成赚钱的公司。两代人的战略,胸怀,格局决定了管理团队构成以及战略导向。吉尔和弗格森的搭档,保证了曼联的五年计划实施。

这就要谈到具体的内部因素了。很多人其实过于纠结于球队这几年的犯错的一些细节,比如一两起球员买卖的失误,比如穆里尼奥和博格巴的关系,以及三德子的一些举措。但是要知道,球队在弗格森之后六年时间内反复摇摆,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花了几亿的资金没将球队砸回稳定的正轨中,那么真正的原因就绝对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错误能够概述的了。其实,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穆里尼奥,三德子,博格巴,德赫亚,桑切斯,都只是重要的棋子,在一些细节的战役上的失误也绝对不是不可挽回的。

简单来说,我认为曼联现在陷入困境的内因,不是任何人的个人问题,而是这只俱乐部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应该忽略价值观体系的作用,任何球队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当然每只球队的文化都有利有弊,但是如果能从始至终得以贯彻,那么走上正轨也只是时间问题。比如尤文,比如皇马,比如巴萨,比如拜仁。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企业一切行为逻辑的依据。在无数判断题中,稳定的价值观能够让企业最绝大多数关键时刻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反之,则陷入深渊。

曼联的价值观是什么?想必不用我来阐述,这是弗格森奠定的,球队大于个人,教练= Manager,永不放弃和服输的血性,永远致力于培养年轻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这一点上,莫耶斯,范加尔+吉格斯都是教练的合适人选,穆里尼奥一半适合,但同样也是曼联价值观坚定的执行者。但是高层,却将这些价值观逐渐推翻。

莫耶斯和范加尔时期遗留问题久远先搁置不谈,就穆里尼奥和索尔斯克亚时期的举动,堪称业余。

首先,是教练职责上,商业派把控的高层和董事会收回了穆里尼奥的权力,却又没有安排一个靠谱的足球总监。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转会上三德子的话语权高于了教练,导致关键几个位置引援迟疑或者失误。而在经纪方面曼联的操作完全就是负面教材。看看利物浦的操作,萨科卖了 2400 万,斯图尔特卖了 750 万,丹尼-因斯卖了 2000 万,肯特 750 万,米尼奥莱 800 万,卡马乔 700 万,乔阿伦 1550 万……即便很多球员没打出来,也没有贱卖。

但看看曼联,动辄就是推倒重来,很多球员都是急于清理导致身价折损严重,这都是没有专业的总监运筹规划的结果。维尔贝克卖 2000 万还算合格的线 万,此后的德佩,迪马利亚,卢卡库,布林德都是低于预期的价格卖掉,而且卖人节奏处理也不到位,同样,在买人上虽然花钱不少,但是林德洛夫,弗雷德,马塔,马奎尔,博格巴都是高于市场行情价买入。别看总数,从细节上看,我们的效率太低,而且成本同比对手更大。即便是同比于土豪球队,我们也比别人被宰得更多;

其次,在教练和球员上,高层因为一些短期利益总是站在球员一边,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都破坏了球队的原则。比如穆里尼奥和博格巴的问题,显然,在弗格森时代,这都是不用怀疑的选项,博格巴,马夏尔,拉师傅这种级别的球员,在斯塔姆,贝克汉姆,范尼,基恩,特维斯面前又算什么?如果选择题是C罗,梅西那倒算了,但是为博格巴,马夏尔这样的选项弃掉穆里尼奥实在太过于可惜。

马夏尔没有打出足以信赖的数据,而博格巴先是被瓜迪奥拉披露有经纪人推销的暗度陈仓,随后在穆里尼奥下课,球队风雨飘摇的时候发奇怪的表情图挑衅,即便是在索尔斯克亚手上,球队牺牲原则力挺博格巴,也没有换来他的忠诚,博格巴拒绝表态留下,夏天还一度和哥哥唱双簧施压曼联高层。这样的操作,居然能逼得索尔斯克亚和俱乐部的反复退让,不知道这样的价值观导向,曼联的这身球衣对于球队的球员有多大的状态加成?为什么像埃雷拉这种一片赤子心的老臣最终都没有留队,值得反思。

曼 城:阿奎罗 23 万,斯特林 15 万,马赫雷斯 20 万,萨内 9.5 万,德布劳内 35 万,席尔瓦 16 万,B-席尔瓦 15 万;

切尔西:吉鲁 11 万,威廉 12 万,佩德罗 10 万,坎特 15 万;

如果算薪资最高的进攻三叉戟的数据,阿森纳 10 球,利物浦 13 球,曼城 16 球,热刺 8 球,曼联只有 5 球。

其实人性是相通的,把冷冰冰的实况游戏的球队运营方法忘掉,想象这种环境就是你工作的公司,即便这家公司历史再伟大,你会安心工作么?

我们公司在招人的时候,老板总跟我们强调,人的能力倒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得和我们一致。

在今年夏天球队引援频频受挫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是曼联的品牌和薪资吸引不来人,还是曼联是否值得顶级球星来。

不说曼联曾经在转会市场上多么呼风唤雨,殿堂级球员买不到,但英超本土统治地位没的说,像鲁尼、扬、贝尔巴托夫、瓦伦西亚这种各个队的当家核心,基本有求必应。

可以想象,每次其他球员和曼联队握手的时候,看着数据远不如自己,还赚得比自己多几倍的球员,脑子在想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