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周一,因为上周末德比球票的公开售票,引起了一个不小的话外音,但周二的足协杯比赛,又把让球迷总体的情感上又拉回到了正能量,以及对周末没有抢到球票这件事情更加耿耿于怀,而投入到了紧张的到处求票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极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而我们也看到,各种有资源的资源主也在竭尽所有艺能去挑逗球迷脆弱又渴望的心,有平台搭售“附加险种”兜售球票的,也有个人直播抽一张票的一套包装玩法下来一晚躺赚10年套票钱,更有无数声音埋伏在你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落:朋友,邀请函要伐?
上周末,第二回合上海德比的票开卖,因为周末比较忙的关系,再加上无论是我们俱乐部对竞技的态度,包括各个裁判对海港以及海港对手的态度,都让我对这次比赛的关注度有点打折扣。
但这不妨碍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原因就是这次申花俱乐部独树一帜的“公开售票”。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公开,隔壁张敏,包括老臣水果杨,只要他们想参与,完全可以,更别提相当数量的红皮球迷,这次抢票可以说是开创了上海德比的先河。
申花与上港的票务斗争由来已久,始作俑者就是江浙沪皖最小气的小气鬼隋国扬老先生,很多及其不可思议,如同小朋友过家家一般的小气鬼行为,包括德比票务上搞事情,包括出海报一定要坚持选那种很损的方案,都出自于他老人家的指挥。可以说,温文尔雅的隋总,从足协到后来俱乐部任职,只要看到是干申花,就像吃了恐龙鞭一样,异常凶猛。
而这样的气度也符合这支新球队的口味,而这样的光荣传统就被延续了下来,所以德比双方要是碰到了,就一般摒弃了什么按照上座率百分比的客队标准,申花3万人的虹口给多少张,上港他6万人的八万人就给多少张。
但在疫情前,隔壁的气候还是非常渺小,导致正常售票的话没有红皮敢买散票,所以申花虹口的主场,基本只有俱乐部提供的客队名额这么点,有时候这点人都不太敢来。
而到当年上港主场八万人,公开售卖的散票则被申花球迷会疯狂抢购,就算推出了上港套票球迷才有资格购买的故事,依然挡不住我军的强力渗透,成就了上港的购票保驾护航防御网如同马奇诺防线一样的笑话。
其实当年上港可以限制上海身份证购买,这样其实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且对自己影响不大。但毕竟是上海球队,虽然球迷的成分在行业内有共识,但也没蠢到真的这么操作,所以一直以来上港在这方面比较被动。
而到了本赛季第一回合,申花球迷去海港的新主场,海港俱乐部则拿主场还未完全可以开放为由,限制主场上座率,而取消散票出售,但他们自己会员购买散票仍然是有的,所以那天的浦东足球场还是挤满了申花球迷。
但海港这样的作法自然被申花球迷非常不耻,而当回到申花主场,俱乐部对于赛票售卖不设任何限制,且在抢购结束后,存在一些每场都买散票的球迷,以及那些经常从外地赶来看球的申花球迷没有抢到,而不可避免地是一些票被红皮抢走了,这样地结果引发了部分球迷的不满和不理解。
不过这样的声音毕竟也不会是主流,毕竟在上海,在中国,咱们看球的人还是少啊,形成不了负面气候。
而随着周二,申花主场大爆发,5比1战胜浙江队后,再次点燃了一波球迷的热情。而在配合一些平台等的仍然有余票兜售和散播的挑逗下,又回到了那种“全民”都在找球票的假象。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周二足协杯明明看着只有2/3都不到的上座率,到了德比这场就抢破头都没有了呢?
讨论这点前,首先我要赞赏申花在这点上的大格局。诚然,这样的做法好像给对手送了助攻,也阻断了一些申花球迷的看球需求,但从上海足球的角度,两座足球场全部开放,都完全不可能填满的情况下,现阶段让更多的球迷经常观看,享受足球的美好氛围是重中之重。而这样的做法也有利于缓解两家俱乐部之间那些太偏离与竞技之外的仇恨,起到了一个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
球迷之间互相较量,德比氛围浓厚,其实对于上层空气来说,也只不过是两个孩子之间的比比身高,比谁吃饭次的好而已,两个孩子都没有长大成人,完全没到分家产的地步。
今年海港在联赛高歌猛进,而申花在足协杯层面好像也惊喜的少了重要对手在前阻挡,这样的巧合其实也和两队发自内心的心态有关。联赛层面,申花无能为力,也不打算再努力,等待着德比后被各家国字号瓜分干净。而在联赛层面比较稳的海港,还不忘丢下一块小蛋糕,留给那些有可能阻挡他的俱乐部一个小确幸。有了给球迷交单的基础版,也没心思去破坏别人的PRO版了。
回到球票本身,为什么最近申花主场3万不到的上座率,连散票都卖不完,更别说高价买邀请函了,而这场德比却大家都买不到了?
大多数我们身边想要抢这场票的主力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那些平时来现场看球不多的球迷,甚至一场没来过的,就冲着这次德比地名好想体验一下德比,我身边这样来问我球票的人的比例就蛮高的。
再加上那些本来几乎场场买散票地球迷,还有一些套票球迷因为这场重要性也参与抢票想让家人一起来看的(也属于凑热闹球迷),再再加上疯狂涌入的客队球迷,就导致了都买不到球票的错觉。
而对于那些想来凑热闹的球迷,我个人对这些人持以非常热烈的欢迎,就像我一直说的,国内看球的球迷真的太少了,我们还是大量需要凑热闹的人走进球场,再配合上一些专业的所谓“转化率”,再固定下来一些铁杆死忠,一点点把球场填满。
但如今,你们该用的手段也用了,想合理加价的方案也考虑过了,如果还没有拿到球票,那我觉得你们还是安安心心的家里看球,用我今天早上微博对于此事的看法简单来说就是:
花我们一年看球的钱去看一场比赛,这很浪漫,但也非生活的必需,请尽量不要通过非正常渠道购票,你把多余给黄牛的钱买申花正品装备对俱乐部也许更有帮助!
最后,对于那些场场散票,或者经常从外地赶来八万人看比赛,这次没有抢到票的人,我觉得俱乐部是不是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从数量不算少的赞助商赠票中拿出一丢丢这样的名额。通过一套简单的逻辑,筛选出那些场场都来,和从外地赶来看球次数达到标准(俱乐部自己拟定的标准),提供他们球票,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也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些忠实拥趸失落的心。
最后总结:如果你到现在还没买到票,别花冤枉钱啦,安心在家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