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潮涌奋楫行风劲扬帆正当时贵州水运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大山苍苍,江水泱泱。凝望贵州省地图,峻秀的苗岭横贯东西,将贵州河流八大水系分别归入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怀抱。秀美之乌江、蜿蜒之赤水河、奔腾之南盘江……在贵州,4697条河流穿山越岭、纵横交织,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

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简称《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提出要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全力推进贵州内外开放。这为贵州阔步迈入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的新征程进一步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贵州水运人永葆“闯”的劲头、“韧”的意志、“实”的作风,积极学习贯彻上述《意见》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在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临江产业发展、水运生态环保、行政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齐发力,为奋力开启贵州水运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蓄势能、增动能、提效能,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水运画卷。

乌江复航“运来”一座世界级大桥——万吨级钢拱梁通过水运从长江运达德余高速公路乌江大桥建设工地,并进行水上吊装。

鲜艳的非洲菊铺满花圃,肥硕的鱼儿在池塘跳跃,村集体鼓起了“钱袋子”,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邵家桥镇大面山村呈现的繁荣景象。而在2020年6月以前,大面山村曾面临产业瓶颈和债务风险。

可喜的变化从2020年6月,大面山村成为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村后开始产生。联建单位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铜仁市交通运输局与思南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为该村修建产业路、排洪渠,提供了产业发展渠道,化解了债务危机,加强了阵地建设。在乌江流域,像大面山村这样因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受益的村寨还有很多。

2020年以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与铜仁市委携手实施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在乌江沿岸思南、德江、沿河、石阡四个县精选16个村(社区)开展试点,按照“1村支部+1县支部+1市支部+1省支部”五级联动模式进行结对,涵盖地方政府、组织人事、交通、水利、林业、生态、农业、文旅、媒体、医院、发电能源水运企业等领域65个党支部,支部共建以开展“5+X”活动为载体,奋力打造“千里乌江党旗红·碧水蓝天炼丹心”党建品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目前,联建单位已召开联席会议3次,开展党建联建活动199次,开展产业指导和技术培训38次,直接支持试点村(社区)建设资金478.906万元,工作经费46.6万元,协调项目资金852.4万元,为群众办实事58件,慰问困难党员群众34次。

铜仁市思南县还进一步深化拓展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以“一江清流”为目标,以构建“三色走廊”(致力组织提质,构建“红色走廊”;致力产业增效,构建“金色走廊”;致力生态创优,构建“绿色走廊”)为抓手,不断深化党建联建工作内涵。

“试点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千里乌江党旗红·碧水蓝天炼丹心’党建品牌建设,借助乌江黄金航道复航新契机,让乌江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借助复航的乌江航道,以党建联建项目建设为配套,一条新的水路产业链正在形成。项目计划投资3.06亿元,目前已开工新建德江新滩客运码头和沿河思渠客运码头,建成思南港邵家桥港区一期工程,直接带动沿江钢架结构加工、船舶维修、船上设备生产加工等行业复苏,间接带动沿线村寨、企业经济发展。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西部水运较为发达的地区,畅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通道,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既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乘着系列政策利好的浩荡春风,贵州省印发了《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用好现有乌江500吨级通道,实现货运量240万吨以上,现有构皮滩、思林、沙沱通航设施设计通过能力达到饱和状态。到2035年,全面畅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大通道,全省三级航道突破1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船舶运力达80万吨以上,水路货物运输量达3000万吨、周转量达200亿吨公里以上,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占比达5%左右,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据介绍,2023年贵州省拟用于水运体系建设的资金共计5亿元。将在航道挖潜、港口建设、船舶建造、临港经济发展等方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近年来,贵州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不遗余力推进航道建设“补短板”“强基础”:2014年,乌江渡以下四级高等级航道建成,2016年,思林、沙沱水电枢纽500吨级通航设施相继建成;2018年,构皮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工程建成,贵州“一船出省,北入长江”的梦想再度实现;如今,贵州乌江渡至重庆涪陵段航道500吨级船舶可顺流直下。

为进一步推进重点水运通道提等扩能,《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乌江沙沱、构皮滩库区尾水段碍航滩险进行航道整治,确保2023年底前完成整治工作;积极协调广西加快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工程工可批复,力争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抓紧推进乌江三级航道工程,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协调重庆加快整治银盘水电站坝下40公里天然航道整治,加快推进彭水、沙沱二线吨级通航设施相关工作等。

2021年11月16日,贵阳港开阳港区北上长江首航仪式成功举行,乌江‘黄金水道’实现全线日,贵州省首个投入运营的“港口园区化”项目——思南港邵家桥港区正式开港,标志着乌江航运迈入常态化和稳定化发展新阶段。

《行动方案》对未来贵州港口和航运物流发展作出重要规划:在余庆沙湾、开阳洛旺河、播州楠木渡、德江共和等码头配置装卸设施,提高货物装卸效率;建成思南港邵家桥港区一期工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万吨;加快推进港云中港区、石阡港葛闪渡港区、涪陵贵州中转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021年,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公司投资4700万元完成13艘500吨级货船建造,2022年又投资2亿元完成50艘500吨级船舶的建造工作。“水运繁荣可有效带动沿江形成相关产业经济带,航运运力越大,带动产业发展的力量就越大。”贵州省航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齐表示。

根据《行动方案》,贵州省将加快船舶建造进度,在110艘500吨级货船基础上再新增50艘达到160艘,运力突破8万吨。同时强化货源组织,重点对乌江流域及重庆至万州区域内大中型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调研,积极寻求货运新合同,强化货物统调。

码头提级改造建设、打造千吨级航运港口、聚焦旅游产业打造旅游码头……伴随着乌江水运复苏,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思渠古镇搭上文旅融合的快车,变身为乌江特色旅游小镇。

依托水运发展临江产业,是未来贵州水运发展的重要方向。贵州省将依托水运通道,结合沿岸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铜仁锦江、荔波樟江、清水江下司至龙里等航旅工程,打造乌江、红水河等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动“航运+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以港口码头为核心辐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石材开发、磷化工、铝化工产业发展,引导货源向港口物流园区集聚发展,让港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百舸争流见证航运发展,也同步带来了更加艰巨的水上安全监管压力,而防风险、保安全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贵州水运人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加强执法监管,压实安全责任,切实为全域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水上交通运输环境。

“向制度规范要安全,用责任落实保安全,通过专项整治提升本质安全。”贵州水运立定目标,分类施策,用三项手段巩固辖区水上安全形势。

完善制度规范,把好安全保障关。近年来,贵州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体系,抓住企业、船舶、船员管理薄弱环节,出台水运“五条军规”“八条铁律”“二十不准”,建立完善水路旅客运输实名登记、重点时段全程跟船、船舶签单发航、船舶开航前自查、船舶违法违章停航、乘客乘船举报、“红白喜事”双报备、船员安全航行承诺等制度,从制度上堵塞安全漏洞,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安全管理环境。

强化责任落实,精准施策除“病灶”。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完善水上安全各层级安全生产权责清单,督促指导各市(州)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船舶企业共同落实好水上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认真查找所管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生产漏洞,规范执法程序,严格监管责任,对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和震慑,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和隐患。

专项整治有力,集中攻坚成效显。近年来,贵州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开展了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印发了《水上交通本质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构建水上交通基础数据档案、加快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大水上应急救援设施装备建设、大力实施渡改路工程……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夯实了安全根基。

2022年6月16日,在全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当日,铜仁市、碧江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合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马岩小学校园宣讲活动。加强安全宣讲、对涉学生船舶进行跟船护航等行动,是贵州水运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此外,他们长期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航道、重点船舶、重点水域的监管,全力确保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022年12月1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明确《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简称《条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乌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港口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鼓励从事水上旅游、水上体育以及载运500吨以下的船舶使用清洁能源”……众多关于乌江航运绿色发展的内容在《条例》中得到体现。

千里奔腾,厚泽两岸。不仅是推进乌江航运绿色发展,长期以来,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不遗余力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打响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水运发展厚植生态基因,澎湃绿色动能。

近年来,《贵州省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实施方案》《贵州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为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绘出了“路线图”。贵州省交通部门由此制定了月度调度长效机制,并积极争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6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此外,编制了《贵州省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参考方案》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航道整治突出问题整改实施方案》,确保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以前都是把生活垃圾打包带上岸,不仅有遗漏,带上岸后也不知如何处理。现在,通过垃圾回收系统集中回收,简单又方便。”在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乌江楠木渡码头,“大乌江6号”船长黄达林在“船E行”小程序进行登记和移交后,就将船舶垃圾顺利投放至码头的固体垃圾分类接收站。

播州区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星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楠木渡为每艘游船都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油污水存储柜、生活污水存储柜、生活污水打包器等设施,并在码头配备污染物接收点。今年,播州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80余万元,顺利将楠木渡码头打造为绿色码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

不仅在遵义播州,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州全省已有347艘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船舶完成改造,完成率100%;同时完成鲢鱼溪码头、巴结码头等22个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切实做到船岸有效衔接,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同时每年还安排水运发展资金500万元用于水上油污清污作业,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再筑一道绿色屏障。

号角催征,激荡着奋进的力量;旌旗猎猎,鼓舞着追梦的步伐。当前,贵州水运正迎来“黄金机遇期”,贵州水运人表示,将锚定水运高质量发展目标,用铿锵的步伐迈入水运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